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银行多次加息与国家几次提高银行准备金,导致市场与融资环境趋紧,使得国内高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身负巨大的投资风险和资金周转压力,而这恰恰给国内科技租赁服务业提供了个快速增长的契机。
“中国的科技租赁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市场丰厚,商业前景极其广阔。”国内科技租赁业优质企业之一: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租赁业务的市场兼采购总监江懿先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道。
租赁市场的诱惑
科技租赁,是指用于科学研究、生产制造等环节中,所使用的测试仪器设备等租赁服务,涉及到的产品包括:电子测试测量仪器、IT类设备、实验室和科学仪器等。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广大科研机构及生产制造类企业。
目前租赁市场发展迅猛。据《世界租赁年鉴》数据显示,全球租赁交易额由1987年的1038亿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633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0%,高于同期经济总量的增速。
科技租赁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充分发展,而在新兴市场却处于萌芽状态。据了解,2006年,北美和西欧占据了全球租赁业务额的79%的市场份额,而亚洲和俄罗斯为15%,南美为3%,非洲和澳大利亚仅2%和1%。
有分析认为,中国等新兴市场将成为未来全球租赁业的主要“给力”点。据了解,中国科技设备市场每年都约有20亿美金的进口量,科技租赁市场在未来可发展到占10%~15%左右。国外的科技租赁业务有30%的渗透率,而目前我国科技租赁的比例尚不足1%。
“我国的科技租赁市场渗透率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发展潜能很大。科技租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可能更为可观。”江懿乐观估计道。
市场展现了巨大的诱惑力,同时也设置了严格的准入门槛。“科技租赁的仪器以中高端仪器为主,一台仪器通常售价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还要准备丰富的产品以供客户选择,这就必须要求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江懿指出:“科技租赁也并不是简单的将仪器租赁给客户,需要了解客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能快速便捷经济地为客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仪器设备。同时也要给客户提供安装、保养、维修、计量等各种相关服务。”
“此外,对企业与相关科技、产品的发展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判断技术与市场风险是科技租赁企业需具备的素质之一。科技租赁存在着较高的技术与市场风险,行错一步,就可能造成无可避免的巨大损失。”江懿对记者补充道。
租赁成长的软肋
有分析认为,科技租赁是高精产业,资金实力、产品种类、人才素质、风险把握能力等这些企业自身因素给科技租赁成长设下了不少绊子。但也存在着许多观念上乃至制度上的问题。
我国国内国家级的研发还没充分市场化。”江懿表示:“目前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基本是有国家投资的,所拥有的仪器设备使用率也不高,造成不少仪器闲置现象,同时也导致重复投资,非常浪费。而在国外了,大学、国家科研机构是科技租赁业的主要客户。”
记者了解到,根据现行的财务制度,我国行政拨款的使用中,只有购买形成的资产才能进入表内并转入资本公积,而租赁所形成的资产不能进表且产生的费用列为当期损益。因此,在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硬约束下,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国有企业等科技设备的使用大户通常选择经济上更不划算的购买方式。
租赁模式的探索
东方集成公司在2006年与全球科技租赁公司之一:欧力士科技租赁公司(ORIX Rentec)达成战略联盟。
目前,东方集成已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的仪器仪表测试公共平台服务网络体系。据介绍,为了把握科学技术走势,东方集成组建了专业技术评估团队,学习国外股东经验并展开一线市场反馈的预测机制,较大限度上保障了购进设备的“适租对路”。
记者了解到,东方集成针对国内实际情况,特别是中小企业特点,建立了一系列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体系与模式,。公司近年来采取了与政府、高科技园区合作的方式,共同推动科技租赁在广大中小科技型企业中的运用。目前,东方集成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上海研发公共平台和苏州工业园等园区开展了合作。
“我们与国内各主要高新园区合作,向园内内各中小高新企业提供科技租赁服务。”江懿介绍到。与高科技园区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是实现了三方共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悉,2006年以来,东方集成的业务基本都是以翻倍的速率在增长,尤其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很多高科技企业纷纷通过科技租赁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和资金周转压力,这使得东方集成的业务增长更加迅猛。
此外,东方集成还利用自身资源,在许多研究所里推行仪器共享(如A所仪器借给B所使用),培养科研机构的租赁意识,为推广科技租赁业务做思想“启蒙”。
“公司科技租赁业务近几年发展势头非常好,它目前对我们东方集成盈利的贡献度已达到50%。”江懿笑着对记者表示道。
科技租赁方兴未艾
更新时间:2011-06-27 00:00:00
浏览量:1375